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

松鼠給我的啓示

充滿框架的教育之於學生,好似公園之於松鼠,
雖然可以適應,但真的是理想中的環境嗎?
       一直以來,我最大的願望便是藉由《The Soul》這部片,改善當今的的教育。但是,我發現了一個莫名的現象:起初當我接觸這些因常態教育而受限、甚至受傷的孩子,我的心情是不捨的,但漸漸我打抱不平的心情成了無奈,最後竟然自己似乎也痲痹了,認為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。甚至,有時候會懷疑自己:在常態的教育之下,許多人過得很好,也有許多人是成功的,那一切對改革的努力究竟是為了甚麼?



      這樣的問題,困擾了我很久。而據我所知,部份社會關懷的先鋒,也因類似的原因而漸漸放棄起初的理想。今天,和剪輯師念修姊討論完劇情後,我搭著公車,回到市政府附近,步履闌珊的往回宜蘭的客運走去。剛好經過一個公園的時候,看到幾隻松鼠停滯在樹梢上,或是在休息,也似是觀察著這紛擾、喧鬧的都市街道。突然間,我有種感悟:這些松鼠固然可以住在城市裡,但有誰曾質疑過森林更適合牠居住?相信問到這樣的問題,不會有人堅稱:「松鼠在城市適應的很好」,因為大家都知道森林才是他真正的家。而對於教育的體制與方法,又何嘗不是如此呢?

       所有的生物都有一種天賦,便是那「不斷適應環境」的能力。否則,在「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」的法則之下,不適應者只有被淘汰的命運。然而,並不是所有的進化都是正面的。雖然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適應當前的教育,也有部份的仍能在這種生態系統當中成為佼佼者,但這真的是能讓所有孩子健康發展的環境嗎?還是,正如同那些試圖適應人類氣候變遷的生物,成為畸形、病態的生命體呢?

      人類有一種美德,便是珍惜自己所擁有的,而我們也不斷以這樣的觀念,教育我們的下一代。然而,我們必須區分哪些是我們應當知足,而哪些權益是我們該爭取的。打一個誇張的比方:你總不會要求松鼠去懂得珍惜那城市裡僅有的綠地吧!?不會的,因為我們知道,我們有愧於松鼠。而回到教育現場,學生體恤老師、家長的辛苦,並從限制中爭取自己一席之地的精神固然可貴,但我們同時也必須清楚,目前的教育品質仍然是有待加強的。理由很簡單,社會總需要進步的力量。當孔子在兩千五百年前就能「因材施教」、「有教無類」,那今日的老師、家長們,豈能不努力加油呢?

      我緩緩部過綠陰,而傍晚的彩霞此時也灑落在我臉上。幽幽回過頭,幾隻松鼠似乎正向我致意,我也露出了一抹微笑。因為我知道,陰影總有跨出的一刻;當越來越多人攜手前進,當彩霞在前,我們又須掛心甚麼?


2011.4.9 楊逸帆筆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