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問題不僅止於壓力,更不僅止於基測。(上)

     一項康健雜誌的調查顯示,台灣的國中生「在心理健康上,八成煩惱無處訴,三成想過自殺、二成曾自殘」、「1/4的親子衝突,來自於學業成績」,而這一切的資料更指出:「升學壓力」,是造成以上問題的主因。
省思篇:近三成的國中生
不知道獲沒有人生目標。


     因此,許多人往往認為升學的問題只是「壓力」而已;他們以「減輕壓力、快樂學習」為訴求,一旦孩子壓力過重的問題得到解決,問題便不復存在。


     然而,問題真的只是這麼簡單嗎?


     十年前,我們廢除聯考、成立基測,並沒有減輕學生的壓力,反而增添孩子補習、考試的負擔,因而基測成了教改的眾矢之的,遭到許多人民的撻伐;然而,我們卻容易忽略考題生活化、入學管道多元化的事實。如今,採記在校成績的免試升學已經啓動,十二年國教也勢在必行;這或許減輕了部份人的壓力,但升學問題真的將會灰飛煙滅嗎?


    固然升學、考試是造成學生壓力的最大主因,但目前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模式,問題絕不僅只於壓力而已。若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「學習克服壓力」永遠會是延續這種教育的藉口。


   從另一個調查,我們可見其端倪:根據2010年親子天下的調查顯示,「近三成的國中生不知道或沒有人生目標」,而這個數字到了大學,足足就成長了147%。天下雜誌經由「2009生命教育大調查」發現,41.5%的大學生「痛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」,更有5.8%的受訪者表示「不論做什麼都沒有意義」。


   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:國中時還未立定未來方向,或許可以理解;但當這些即將成為「國家新骨幹」的大學生若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,那還有誰能來支撐每一個家庭,乃至於這個不斷凋零中的社會呢?


    教育本來的使命,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方向,未來能夠安身立命,甚至將善意散佈人間。然而,如今我們看到的景象卻是:「畢業即失業」的現象依然普遍;許多人因為不知道未來方向是什麼,選擇延畢、升上研究所,希望自己能夠「再想想看自己要做什麼」;甚至為數不少消極的人,從大學畢業後,成了俗稱的「NEET族(Not in Education, Employment, or Training)」、「啃老族」,不讀書、不就業,繼續靠長輩供養。


   如果不是孩子愈大愈沒有沒有主見,我想,就是教育的重心擺錯了位址。值得提醒的是,前者豈能憑空而生?這是一個問號,希望各位朋友能夠深思。


「孩子,什麼時候能長大啊?媽媽就快抱不動了...」
(未完待續...)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