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

問題不僅止於壓力,更不僅止於基測。(下)

不同的思維,培養出的下一代也會因此不同。(圖/呱呱)
      自從三年前拍攝紀錄片開始,我不斷在反芻《The Soul》真正要傳達的理念;或者,什麼是現今考試掛帥的教育最核心,卻往往沒有人提及的問題。直到最近,我剪了一個二十分鐘的短片,以訪問的方式,簡單的呈現了三位主角從基測前到高中後的轉變。看了看他們的對話,赫然發現,原來學生之於教育體制的力量是多麼單薄。回想起自己面對基測、就讀傳統高中的時日,更是心有戚戚焉。


      細觀現今社會的氛圍,可見大多成人對於學生的期待(或說是師長口中「學生的本分」),莫過於兩者:第一,專注學業,考上一所好學校。第二,培養一技之長,從事一個可以賺錢的職業。

      這樣的想法,聽起來理所當然,實則內藏隱憂。在這種信念的引導下,我們看到許多孩子從國中、甚至國小開始,便專注於「學業」,致全力於應付考試;有了多元入學的辦法後,許多被歸類為「不會讀書」的孩子,師長則勸戒他們轉到才藝班、技能班,要他們趕快學會一技之長,並且多考一點證照,以確保能考上一個能賺錢的科系。如此一來,學校彷彿成了一個工廠,自動將不同的原料分類,送到各個生產線去,再用套裝的加工方法,產出各種統一的產品。一旦孩子被送上一條生產線,工廠便依照預期「專心的製作某種產品」,自然會減少其他學科的「外務干擾」;因此,當孩子被分流,便意味著孩子探索自我的機會就相對減少。

學校彷彿成了一個工廠,自動將不同的原料分類,送到各個生產
線去,再用套裝的加工方法,產出各種統一的產品。(圖片截自
片:Waiting for Superman。此片探討美國教師品質,以及抽
籤入學引發的種種問題。)

     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之下,學生是由外力「塑造」而成,而非由內在自然成長。是故外力消除之時,孩子便頓失仰仗成材之力;從小未充分探索自我,長大更不知來日何從。面對此番突如其來的困境,對於從此脫離學校保護傘的大學生,他們對未來又有多少選擇?

      昨日的成功經驗,不代表明日的成就。過去工業化的教育模式雖然造就了台灣的代工經濟*1,但時代在改變,教育也必須與時並進。當知識經濟時代來臨,標準答案與套裝知識不再保障孩子的就業能力時,我們勢必要改變過去以功名為目的的教育模式,轉而回歸教育的本質:讓孩子探索自我、認識自我、實現自我(這樣的理念,亦是從注重短期教育,延伸至終生學習)。否則,縱使台灣博士、碩士滿街跑,沒有自己人生的方向,又有何用呢?

      民國創立之初,胡適曾在《胡適文選自序》中寫到:「真實的為我,便是最有益的為人。把自己鑄造成了自由獨立的人格,你自然會不知足,不滿意於現狀,敢說老實話,敢攻擊社會上的腐敗情形,成為一個『貧賤不能移,富貴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』的斯鐸曼*2醫生。」正如今日《讓天賦自由》的作者Ken Robinson先生所說:如果每個人都能在樂團中站對了位置,自然能造就一首渾然天成的樂章。

      從這個觀點延伸而來的,是「基本學力」的議題。基測存廢與否,跟如何評估「學生能力」有非常大的關係。然而,難道「國、英、數、社、自」就等於基本學力嗎?這些課程所學的套裝知識,與未來生活的關連又何在呢?

研究顯示,自我探索才是青春期最重要
「關鍵課程」; 因此,我們更應幫助
青春期的孩子認識自己,奠定他們適性
發展的基礎,準備振翅高飛。
      與其說國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「基本學力」,不如說是讓孩子充分開展自己的天賦。依照Howard Gardner提出的「多元智能理論」,人類的智能至少分為八類:語文、邏輯、空間、肢體運作、音樂、人際、內省以及自然探索智能,正好與我們理想中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的「五育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;我們所強調的「基本學科」,只是多種智能的其中小小一環罷了。若是對各種智能的探索有所偏廢,必定局限了孩子的發展。設想林懷民先生從小只有接受語文的訓練,而缺少肢體與音樂、空間、內省等智能領域的探索,絕美的雲門舞集焉能誕生?

      除了改善升學機制,十二年國教更重要的任務,乃是讓教育的方式、教育的「質」成功轉型—落實「照顧好每個孩子、讓天賦自由」的初衷。以芬蘭教育為例,數學課,比起計算公式,他們更注重邏輯思考;歷史課,比起記誦事件,他們更注重客觀的文化視野。更重要的是,每個學科領域之間都互相連結,密不可分*3。因此,學習的意義不再停留於考試成績,而是提升了人生品質。否則,光用紙面上的「性向測驗」,卻學習方式卻只能照本宣科,對孩子認識自我又有何助益?

      基測的存在,反映著人們藉教育追逐功名的工業化思維,以及對「基本學力」盲目的信仰。唯有重新認識教育的本質,基測以及其他換湯不換藥的變形才能真正從社會上消失。



註*1:詳細內容請參閱<微笑經濟,微笑教育>/ 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  賀陳弘
註*2:斯鐸曼醫生,亦譯作「斯多克芒醫生」;是挪威劇作家亨利克.易卜生筆下的一名人物—《人民公敵》的主人翁。
註*3:詳細內容請參閱《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》/ 陳之華

延伸閱讀:
1.  《親子天下:十二年國教新挑戰》/ 2011年7月號


2011.7.13 楊逸帆筆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